虹口区在上海算不上高档的上只角,只有黄浦区,静安区和徐汇区才是真正的市中心。这些跟历史渊源有些关系,历史上的虹口区隶属公共租界,鱼龙混杂所地,不像上只角那几个区域以前是法租界,英租界或者其他国家的租界,流传下来有别致的社区洋房还有别有风格的沿街景观。自然在虹口区里的老洋房不多,街道也较为混乱,还有就是街道两边没有特别引人注意的树木。
四川北路和多伦路就在虹口区,长长的四川北路有很多店铺,也有几个较大的商场。紧邻着四川北路的多伦路很短,像个盲肠,只是一小节,里面却有很多民国和鲁迅时代的建筑和与之相关的商铺。雨天无人前去闲情逸致,晴天有不少脚步为之停留。四川路也是一条很亲民的马路,再往南一些就可以走不多远就走到七浦路。七浦路英文Cheap是上海有名的服装批发市场,很多人,不仅住在本地的中国人还有慕名而来的老外都喜欢在此淘货。每逢周末格外热闹,因此带动了相关的快递和物流以及饮食行业。
兴旺商场附近有条塘沽路,马路很小,基本无法通过四个轮子的车子。实际上也无法开车行驶,道路上都是排队等着吃饭的人。逛累了的女人们一定会循着味道找到这里来,不用去问,哪家门口队伍长就排哪家就是了。那家老家粉丝汤就在这条路上,也就淹没在排队的人群中。
老鸭粉丝汤很简单,里面放着透明的红薯粉丝,再放点鸭肠鸭胗鸭肝,碎碎的煮在一起,再撒上几根葱花和香菜。从下锅到放到桌面上只有五分钟的功夫。但他家的汤是白色的,吃后嘴巴不干,汤里带着鸭肉的香气。人逛街走累了,一碗粉丝汤吃饱管够,又解了口渴,味道还正宗,每天都是几十只鸭架子熬制的鸭汤打底,从不改变。每次吃每次都是同一个味。许多人排队半个小时以上,再挤进人群中,就着窄窄的桌面就要的是这口汤。老店原本在塘沽路上,一楼两个门面房,一间支起几口大锅,从排队叫号到跟单下面一条龙似的滚着向前。客人们排到自己就跟着被推进一楼或爬上窄窄的木质楼梯到二楼找位置,紧跟着店员就托着一个木托几碗汤就跟着上来了。店员的脸色和表情没有微笑式的,就这,人群还是止不住的涌进去。
二十一记得这碗粉丝汤,价格最初只有7元,她能支付得起。味道不是浓香口干,又一贯照旧,像是老妈手做的味道,环境嚷嚷,符合市民风情。在广东她也去找寻过粉丝汤,在福建也换过不同的店,但那味道总不及此。即便是同样名称的店在机场和火车站也有,但味道总缺点什么。去四川北路和多伦路,这个地方是必去的一个点。
14路有轨电车驶过的时候,二十一就站在一个站台上,旁边没有几棵树,只有一栋正在拆建的楼房。雨天又加上降温,马路上很少有人。旁边一位大妈没有带伞,鼓鼓的羽绒服里探出一个脑袋。“车子来了么?”二十一看看身边没有其他人,只有自己撑着一把被风翻了几次身的小伞站在风吹进来的方向。“没呢。”
正说着一辆863路公交车正绕过一部SUV远远的驶过来。对面一栋高楼是二十一刚刚进去又刚刚走出来的地方,雨幕随着一阵阵风沿着茶色玻璃窗像云一样飘到地面消失不见。没有找到要去的那个饭店,她站在那个也叫老鸭粉丝汤的分店大堂里,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此时已经是下午2点多了,肚子里的早餐早就被消耗殆尽,再加上走了这么远的路。但二十一没有犹豫,她看了一眼简陋的饭馆,没有一个眼熟的服务员,也没有印象中的场面。不是这里,一定不是这里。
雨下的很大,那些打车软件目前处于忙碌状态,她查了一下附近的公交情况,正好有一部公交车可以载她到那个目的地。手机上的屏幕已经被雨水淋得看不清了,有那么一刹那她想摔掉这部手机。不是那个破导航的瞎指挥,她能七拐八拐到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吗。
对面已经开过两部14路公交车了,上面都带着两个大辫子。这次她看见远处有两个大辫子越来越近,基本就确定必是14路无疑。就在二十一准备要踏进车门的时候,身后从车站处冲过来两个上了年纪的一男一女,于是,二十一就让他们先上车了。在上海这个地方很多大妈大爷的速度是其他地方无法超越的,比如追赶公交车,比如上车的技术,比如轮谁先屁股落在座位上的速度。相比他们的生猛活跃,很多年纪轻的自叹不如。
车内比外面温暖了许多,被雨淋过的纸袋已经瘪了下去,窗外的风景已经换了六轮,二十一必须要下车了。马路上的积水已经躲不过去了,雨水比预想的还要多情。这里靠近海宁路,旁边又是一座服装商场,里面没有吃饭的地方。即便有吃饭的地方,二十一还是不会去吃,头有点晕了,那是低血糖要发作的征兆。商场内一个个正太衣衫新潮,描眉画眼,她得抵制住琳琅满目的服装诱惑也得装作若无其事的像是逛街的样子。一大早对镜贴花黄不就是为了这次和自己的约会么。
地图指示,那个挪了地方的老店就在附近,走路过去只有5分钟。她兴致冲冲的再次冲到雨中,跨过一个路口时彻底的把鞋子弄湿了,因为下水道无法及时排水,堆积在地面的水最浅处也要有两厘米。跨过第二个路口时,她站在路口等红绿灯,随口问了一下正在支起雨帘的店家。那个男的看了她一眼,指着她身后的方向。喏,在那边,要过天桥的。
去还是不去?她站在那里有点懵了。两个多小时了,雨没停过,她也没停过。从出门的那一刻开始,这个找不到地方的老店像是在故意捉弄她。明明近在眼前,她却跟着地图越走越远;然后是等公交,接着再次走错路。姑娘,你今天出门看了黄历了么,上面一定写着不宜出行。
不行,我得过去,今天怎么着都要过去。二十一再次冲入雨中,踏过天桥,不,准确的说是浸泡过天桥。天桥上一个人都没有,鞋子和裤管一起连在一块儿,跟着水珠从天桥上再冲下去。最后几十米二十一把伞都收了起来,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到终点。
旁边是星巴克的老店现在在一个写字楼的一楼,招牌还是和以前一样,店员也是从前的那几个面孔。从第一次被姐姐带到塘沽路上排队时就看到的那几个不耐烦的服务员。收银处氤氲缭绕热气腾腾但并无特别香的味道,大厅不大,只有十二三张四人位的桌子的样子。她要了碗老鸭粉丝汤,二十元。坐下来看看熟悉的那些招牌,还有墙上新加的几张关于老店的老照片。
有了感觉了。但这感觉是凉,从脚底到脖子里的冰凉,这是自然感觉,因为鞋子里有冒泡的声音,裤脚管贴在腿壁上,棉质的夹袄下摆正在往地板上滴水。汤上来了,她迫不及待的先尝了一口,恩,还是原来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