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执法再升级
我省多地携手筑牢生态环境绿色屏障
近日,贵州各地生态环境部门以“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为契机,开展跨区域跨流域联合执法工作,从联席会议、行刑衔接、实战练兵等方面,携手打造跨区域跨流域联合执法示范引领的实践路径,联合执法体系更加健全、制度更加严密、效能更加凸显。
贵阳市生态环境局印发《2023年跨流域环境联合执法工作计划》,分别与遵义市、毕节市、安顺市、黔南州生态环境部门建立定期会商机制,根据工作需要与周边各地召开联席会议,会商研判案件办理。
贵阳、贵安生态环境部门和公安部门密切配合,合力打击了一批危险废物非法收集、处置的违法犯罪案件。生态环境部门负责锁定嫌疑人环境违法犯罪证据,公安部门负责对窝点现场及相关涉案人员进行管控,通过摸排检查一起废机油非法收集散户,顺藤摸瓜锁定了整条废机油收集、转移、处置企业链条,以点破面,实现了违法线索互联、调查取证互助、处理结果互认。此案件共查处涉嫌非法收集、处置废机油案件3起,已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7月,贵阳、遵义开展乌江生态环境保护跨流域联合执法,先后对贵阳开磷化肥有限公司34号泉眼和黄金桥污水处理设施的在线监控设施、处理尾水达标等情况开展联合检查,发现并督促整改环境问题3个。同时对汛期乌江流域联防联控联治、开磷化肥交椅山渣场源头治理等问题进行座谈交流,进一步推进磷污染治理。
安顺、毕节生态环境部门在两市交界三岔河流域区域开展跨流域生态环境联合执法行动,围绕安顺市与毕节市辖区流域交界断面、交界河流等进行检查,特别是傣阳河上下游矿山矿井、湖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工业污染源、建设项目、畜禽养殖、农村面源污染、陆域生态破坏和水域生态破坏等方面的问题开展排查。
为切实加强国家湿地公园等自然保护地日常监管,黔西南州生态环境局联合州林业局和州自然资源局,对兴义万峰国家湿地公园、安龙招堤国家湿地公园、北盘江大峡谷国家湿地公园、晴隆光照湖国家湿地公园、望谟北盘江国家湿地公园、册亨北盘江国家湿地公园等6个国家湿地公园开展问题排查整治。此外,三部门还联合印发《关于开展违规侵占湿地公园问题排查整治专项行动的通知》,全面排查违规在湿地公园内倾倒垃圾等废弃物、排放污染物、设置入江、入河、入湖排污口等污染湿地生态环境、违规侵占湿地公园建设风力光伏基地项目、高尔夫球场、开发区,以及开展采砂、采矿、取土、开山采石等破坏湿地、违规进入湿地公园开展旅游参观、资源利用等。通过排查,未发现其他违规侵占国家湿地公园行为。
展开全文
贵阳:“四个坚持”持续加强森林资源管理
近日,记者从贵阳市林业局获悉,作为首个国家森林城市,贵阳市近年来坚持以“生态立市”,通过“四个坚持”把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主战场和主阵地,以林长制为抓手,压紧压实森林资源保护、发展和利用责任,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持续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厚植绿色发展优势。
坚持高位推动林长制。贵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位抓实林长制,带头发布总林长令,开展县级林长述职,结合重点工作常态化开展巡林巡查。2021年以来,2476名各级林长巡林4.5万余次,发现解决涉林问题2478件。打造全省首个林长制主题公园,创新开展林长制进党校活动。将林长制纳入全市高质量绩效评价考核,强化考核问效。
坚持从严抓实监管执法。贵阳对全市56个森林样地、8个湿地样地、8个草原样地开展监测。持续推进打击毁林毁草和森林督查,提前完成2023年国家森林督查涉林问题整改,近年来违法案件、违法面积实现“双连降”。强化行刑衔接,深化“林长+检察长”“林长+庭长”“林长+警长”协作机制。在全省首个成立国家级森林公园“司法保护基地”和“环境保护法庭巡回审理点”。开展古树名木健康体检,形成“一树一档”古树名木“体检报告”,3708株古树名木管护率达100%。
坚持强化林地要素保障。结合实施“强省会”行动,自2021年6月起承接省级委托实施占用林地行政许可事项,坚决落实不占或少占林地,最大限度减少森林资源消耗的基本原则,在守好生态底线的同时,持续优化审批服务,已服务保障324个项目落地,审批时限缩短为3个工作日,为推进“强省会”行动项目落地实施提供有力的林业要素服务保障。
坚持推进林业改革创新。试点建立“森林碳票+生态修复+生态损害赔偿”机制,破坏森林生态或污染生态环境的主体自愿购买森林碳票履行异地恢复森林生态责任,累计交易森林碳票56起,交易金额495.96万元。组织实施25万亩国际自愿减排(VCS)森林碳汇试点项目,成为全省首例市场化交易的林业碳汇VCS项目。实施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推动森林覆盖率稳定提升,在全市率先试点探索森林覆盖率交易。
白云绕青山 古城入画来
朗洞镇位于榕江县北部,地处榕江、剑河和黎平3县交界处,素有雷公山腹地“小平原”之美称。
近年来,榕江县朗洞镇依托深厚的红色文化,大力弘扬革命传统,利用丰富的红色资源、民族文化资源、自然生态资源推进乡村振兴。
图为8月24日,秋雨后的榕江县古城朗洞美景如画。
吴化雨 摄 (贵州图片库发)
擦亮生态底色 提升发展成色
——七星关区探索“绿色底蕴”保护发展新路径
立秋时节,走进毕节市七星关区拱拢坪国家森林公园,20余名中小学生在万木葱茏中体验丛林穿越、趣味拓展等游戏项目,享受秋日里的自然风光。
“不仅能让孩子走进大自然,还能促进亲子关系,可谓一举两得。”参加活动的家长林小婷趁着假期带孩子来公园享受假日时光,公园青山环绕、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让大家流连忘返。
近年来,毕节市七星关区从“水、气、土”三大主战场着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严格落实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措施,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积极探索“两山”转化通道,促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协同共进。
源头治污 守护碧水蓝天
倒天河水库是毕节人民的“母亲河”,也是城区人民重要的饮用水源之一。过去沿线过度的乱排、乱倒、乱弃以及水库周边钓鱼、野炊等行为,导致河道淤塞、水源污染等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河湖生态环境。
为全面提升污水治理工程,七星关区对倒天河开展全流域环境综合治理,启动倒天河水库移民搬迁工程,取缔倒天河水库一、二级保护区内的养殖场,并实行“河长制”,通过强化河岸、河床等环境的监测与治理,提高水库水源涵养和水体自净能力,布设起河流保护的“绿水闸门”。
如今,绵延的母亲河,不仅养育一方百姓,还成为群众休闲打卡的胜地。
以绿为底,七星关区开展了“以河带岸依山建园,修复生态增加绿地”的园林城市创建工作,修建了南山、纱帽山、北镇关等山体公园及同心城市公园、人民公园、德溪湿地公园等综合公园,大大提升了城区各处的绿地覆盖率,并在城区规划建设9个“口袋公园”,全面利用城市“微空间”,增强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目前,七星关区新增城区公园绿地面积146万平方米,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7%以上,32个乡镇垃圾收运系统项目和27个建制镇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营,全省整县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收集治理试点区建设效果明显,地表水国省控水质监测断面和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创新形式 释放发展红利
8月的七星关拱拢坪国家森林公园,峰峦叠翠,美不胜收,不少游客慕名而来,或拍照打卡,或亲近自然,好不惬意。
“我们新开发了露营项目,配套有22个野奢露营位,有自由营区、停车场等基础设施。”七星关区拱拢坪森林公园景区负责人陈宏业介绍,公园设置了真人野外CS基地、丛林穿越、儿童乐园、游泳池等项目,能全方位满足消费者需求。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拱拢坪国有林场建于1962年,为进一步提升经济价值,林场引进毕节市时空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按照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原则,开发森林康养、森林游憩、森林教育、森林避暑等生态旅游,将林场由卖木材转变为卖气候、卖风景。
林场先后建设游客度假中心、游客服务大厅等旅游基础设施,打造吞天井、雷音殿、落花溪、八阵图等景点,挖掘药膳、野生猕猴桃酒、野生竹笋干等特色旅游产品,并通过招商引资发展“林+药、林+菌、林+禽”等林下种养业,辐射带动周边群众每年户均增收3万元。
生态赋能,三产融合,不断释放发展红利。目前,七星关区森林覆盖率达57.75%,全区共有林业用地333.86万亩,林下经济发展利用林地66.74万亩,全产业链产值7.9亿元,林长制全面落实,天麻、七彩山鸡等林下特产助推群众走出一条“林下生金、生态富民”的新路子,让生态效益不断创造经济效益,助推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
健全体系 夯实主体责任
今年6月,七星关区开展了“世界环境日”系列宣传活动,为市民群众发放了《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试行)》宣传手册、《新噪音污染防治法解读》等环境保护宣传资料和环保宣传纪念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融入七星关区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
生态文明意识不断提升,背后是发展理念的深刻改变。
七星关区建立生态文明目标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河湖长制、生态保护红线等一系列制度,越织越密的制度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聚焦群众反映突出问题和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多发高发的重点行业领域,开展打击环境违法犯罪“利剑2021-2025”专项行动,做到有报必接、违法必查,事事有结果、件件有回音。
多方合力,统筹协调,综合施策,精准治理,七星关区推进环境治理“组合拳”,重拳出击保护生态环境,一大批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取得了新进展。
碧水、蓝天、净土串联诠释着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城市面貌,一帧帧可感知可欣赏的风景,为七星关生态故事写下了生动注脚,见证了七星关区生态文明的进步。
【生态快讯】
规范使用地图
贵州开展测绘法宣传日活动
随着一声口令响起,十几名少年儿童在家长的陪伴下,开始了激烈的地图拼图比赛。这是8月27日贵州省2023年测绘法宣传日暨国家版图意识宣传周主会场活动现场的一幕。
贵州省2023年测绘法宣传日暨国家版图意识宣传周主会场活动由省自然资源厅主办,贵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承办。活动以“规范使用地图 一点都不能错”为主题,通过举行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深入开展国家版图知识宣传教育,旨在提升社会公众国家版图意识,维护国家版图尊严,推动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更好地融入、服务、支撑自然资源工作,更好地利用测绘地理信息成果和技术建设美丽中国。
活动举办了测绘地理信息成果科技展,图文并茂地展示了我省测绘地理信息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服务民生和支撑自然资源管理的一系列科技成果。现场还展出了我省第八届少儿手绘地图大赛部分优秀作品,充分展现青少年儿童对地图绘画奇思妙想的创造力。活动现场还免费发放中国地图、测绘法律法规宣传册等,公布了贵州省第八届少儿手绘地图大赛和国家版图知识竞赛获奖人员名单,吸引大量少年儿童及家长的关注和互动参与。
来自武汉市的五年级学生方家毅跟随父母到贵州旅游,有趣的拼图比赛吸引了他的参与。“很有意思啊,可以让孩子学到很多中国地理的知识点。”家长刘女士说。
当天,贵州省测量标志科普基地在省地质博物馆广场矿石展示区揭牌。
三部门联合发文
规范光伏发电项目用地管理
近日,省自然资源厅、省林业局、省能源局联合印发《贵州省光伏发电项目用地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进一步支持绿色能源发展,加快全省光伏基地和光伏发电项目建设,规范光伏发电项目用地用林用草管理。
《办法》提出,强化规划引领,各地要认真做好光伏发电产业发展专项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明确各地光伏基地和光伏发电项目空间布局。优化项目选址,光伏发电项目选址应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要求,应当避让耕地、生态保护红线等;鼓励利用未利用地和存量建设用地发展光伏发电产业。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紧凑布局,可减少用地面积,实现节约集约用地。规范用地管理,符合光伏用地标准,位于方阵内部和四周,直接配套光伏方阵的道路,可按农村道路用地管理;其他道路按建设用地管理。
《办法》明确,市(州)、县级自然资源、林草及能源主管部门要建立光伏发电项目用地用林用草审查协调联动机制。自然资源和林草主管部门要强化部门协作机制,落实专人负责,提前介入,主动服务,优先保障全省重大光伏发电项目用地需求,精准、高效、快捷办理相关用地用林用草手续。能源主管部门要督促项目建设单位依法办理用地预审、正式用地、光伏方阵用地备案等手续。
我省5株古树1个古树群
入围全国“最美古树”推选名单
8月25日,记者从贵阳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站采访获悉,由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指导、新华网主办、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产业发展规划院承办的“探寻最美古树·守护绿色乡愁”活动,已于近日正式启动,我省5株古树和1个古树群入围推选名单。
目前,活动正处于推选阶段,投票推选活动持续到8月30日,推选结果将在9月下旬的“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公布。
据悉,活动共分为两个大项:古树和古树群。古树大项目里包含了10个小项,古树群大项里面则包括了7个小项。
古树大项目里包括的项目是:十大古银杏、十大古松树、十大古侧柏、十大古柏木、十大古杉木、十大古樟树、十大古楠树、十大古槐树、十大古榕树、十大古榆树。
其中,贵阳市乌当区偏坡布依族乡3000年银杏树、黔南州福泉市马场坪街道办事处鱼酉村3000年银杏树,一同入围十大古银杏推选名单;贵阳市修文县阳明街道阳明村515年柏木入围十大古柏木推选名单;黔南州福泉市龙昌镇龙井村2000年樟树入围十大古樟树推选名单;贵阳市开阳县冯山镇堕秧村600年楠木入围十大古楠树推选名单。
古树群大项,则把全国按照地域分为7个地区分别进行推选,分为华北地区、东北地区、华东地区、华南地区、华中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
其中,黔东南州丹寨县101株平均树龄150年楠木古树群,入围西南地区古树群推选名单。
观山湖区
24公里城市绿道即将全面建成
围绕贵阳市观山湖公园总长度为24公里的城市绿道即将全面建成。8月24日下午,记者在观山东路、金阳北路、林城东路、长岭北路看到,大多数的绿道已经完工,很多行人都走在这条距离主干道3米外的绿道上。住在周边的小区居民周晓飞称,他和妻子经常在绿道上跑步,周末还会带上8岁的女儿一起锻炼。他说,这个绿道环境很好,一家人都喜欢来这里活动。
贵阳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宣传处处长邱竹介绍,观山湖区的24公里绿道,覆盖了林城东路、数博大道长岭北路、长岭南路、阳关大道、金阳南路、金阳北路以及观山东路部分路段。整体来看,这24公里绿道就是围绕观山湖公园的一个环线,目前修建已进入尾声阶段。
观山湖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市政处道桥排水维护科谢舟鑫科长介绍,围绕观山湖公园一圈打造的24公里健康绿道,可就近服务周边4个生活圈的15万居民。绿道集生态保护、绿色出行、体育休闲、文化体验、娱乐购物于一体,将博物馆、图书馆、观山湖公园和多个口袋公园、大型综合体、多个健身场所及商圈串联起来,为周边市民提供健身、游玩的休闲空间。同时绿道将学校、居民小区与公交和地铁等公共交通进行了有机的串联,引导周边居民群众绿色低碳出行。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瑶 王剑 张弘弢 金秋时
编辑 张弘弢
二审 王远柏
三审 干江东